《三亚市规范发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指导意见》于2023年2月3日经八届三亚市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为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引导公众绿色低碳出行,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法实施条例》《交通运输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质检总局国家旅游局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交运发〔2017〕109号)等有关法律和法规和政策文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功能定位。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构建平台,由经营企业投放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两轮自行车,以满足公众骑行休闲旅游观光、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为目的,多人共享使用的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是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统筹发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根据我市道路条件等真实的情况,暂不投放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坚持以人为本。把方便公众出行作为首要原则,运营企业依法经营,使用者依法使用、文明骑行,构建安全、便捷、绿色、经济、舒适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出行服务系统。
坚持规范有序。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先规范后进入的准入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法规范企业经营,引导用户守诚信、讲文明,维护正常运行和停放秩序。
坚持多方共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强化政府统筹兼顾、社会自律自治、企业规范服务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公众热情参加,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治理的局面,共同维护良好城市环境和交通秩序。
从事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运营企业应取得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配额,并向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送下列材料(均需加盖企业公章):
1.关于在三亚市提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的报告(包括投放规模和方案计划等内容)原件一份;
3.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复印件一份;
4.在本市具有固定办公场地的证明文件(如不动产权证或申请企业与办公场地权属方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等)复印件一份;
5.在本市成立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管理机构情况说明(包括具体负责人员信息、维护人员数量及人车比等)原件一份;
6.开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的运营模式说明文件原件一份,平台建设、服务管理、应急处置、投诉和有关纠纷解决方法等制度文本复印件一份;
企业报送材料不符合标准要求但可以补正的,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允许企业当场补正;不能当场补正的,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报送材料之日起3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企业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同时将报送材料退回。
运营企业应当依照国家网络安全要求,对注册用户采取实名制注册登记,实现对用户身份实时可查、事后倒查;所采集的用户个人隐私信息和生成的业务数据,除法律和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公开或擅自泄露;向市级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公安机关等部门及时提供车辆投放数量、分布区域等运营信息。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在我市实行实名制注册、使用,运营企业应当加强用户身份信息注册和车辆使用管理,禁止向12周岁以下儿童提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依法规范用户骑行行为。鼓励运营企业购买第三者责任险、用户人身意外伤害险等保险产品,保障用户和其他人员人身安全。公示骑行责任认定程序、赔偿范围与理赔程序。一旦用户发生伤害事故,确保保险公司正常理赔。
运营企业应当公布计费方式和标准,实行明码标价。企业收取的押金和预付金须设立押金和预付金专用账户,接受第三方监管,保证专款专用。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用户押金和预付金退还制度,积极推行“即租即押、即还即退”等模式。鼓励运营企业建立信用使用体系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
运营企业应当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应当公开服务监督电话,公布服务质量承诺,建立公众投诉处理制度,设置服务监督系统,立即处理投诉。退出运营前做好社会公示、退还押金、资金结算、车辆清理等善后工作。
(八)完善自行车交通网络。要合理地布局自行车交通网络和停车设施,其规划要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相衔接。积极地推进自行车车道建设,提高自行车车道的网络化和通达性。要优化自行车交通组织,完善道路标志标线,纠正占用非机动车道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保障自行车通行条件。
(九)推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点位设置和建设。科学合理制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点位设置。对不适宜停放的区域和路段,可制定负面清单实行禁停管理。对重要商业区域、公共交通站点、交通枢纽、各大高校、居住区、旅游景区周边等场所,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努力配合运营企业施划配套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点位,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
加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和环境卫生的管理,维护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秩序。运营企业投放车辆的技术性能应当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公司运营系统应当具备车辆定位功能,并能根据车载卫星定位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车辆的位置,方便用户查找和用于防盗。运营企业推广使用“电子围栏”规范车辆管理,综合采取经济惩罚、记入信用记录等措施,有效规范用户停车行为。在手机APP中标注可停车点位和禁停区域,利用声音报警、锁车结算、信息提醒等功能,引导用户将车辆还至可停放区域。对不按规定停放或交还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安机关按相关法律和法规做处理。运营企业应当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车身上制作遵守道路通行秩序的相关提示,提醒用户在使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过程中禁止出现逆行、闯红灯、违规载人、占用机动车道等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对乱停乱放问题严重、线下运营服务不力、经提醒仍不采取比较有效措施的运营企业,由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市级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公开通报有关问题,限制其投放。
“电子围栏”(停车场点)须按照市政府规划设置,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车身设计应当美观。
我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力投放实行总量控制。由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市级综合执法、公安机关及各区人民政府等部门依据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停放设施资源、公共出行需求等情况,对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总量规模进行测算,形成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总量规模,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每3年对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总量规模做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动态调整意见。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据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总量控制规模,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依法进行车辆投放配额管理,并与运营企业签订投放管理服务协议。
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同配合,做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相关服务和监督管理。具体职能分工为:
1.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负责车辆投放配额管理,指导运营企业有序投放运力;制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会同有关部门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公司进行监督管理,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2.市级公安机关负责查处盗窃、损毁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违法行为,查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查处道路车行道内车辆乱停放行为,维护交通秩序;按职责加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的网络安全监管。
3.市级综合执法部门负责指导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泊位的施划和停车标识的设置;组织属地综合执法部门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违规停放、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环境的行为进行查处。
4.市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编制中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相关内容统筹纳入,并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相衔接。
5.市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自行车交通网络、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并指导建设,指导全市新改建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建设。
6.市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指导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信用信息采集及企业信用约束机制建立,配合市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理运营企业价格经营违法行为。
7.市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依据职责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市场主体登记,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市场主体虚假宣传、违法广告、不正当竞争行为、价格违法等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8.市级互联网信息主管部门按职责加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的网络安全监管,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9.各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属地范围内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点位的施划、停放标志的设置;统筹协调辖区相关部门加强对辖区内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调度、转运、回收等运营维护情况做监督管理。
10.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经营服务实施监督管理,协同实施本办法。
运营企业承担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租赁服务与管理的主体责任,应当在本市设立服务机构,配备与其管理相适应的管理、运维等服务人员,科学制定投放计划,建立车辆运维机制,及时清洗整理违规停放、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不能提供服务的车辆;加强车辆的日常运营调度、维护、检查、清洁、保养,确保车容车貌整洁、车况良好;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管理约束用户行为,及时提供相关共享信息数据,接受政府的服务监督管理。
自觉遵守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及服务协议的约定,做到文明用车、安全骑行、规范停放,骑行前应当检查车辆技术状况,确保骑行安全。不得使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载人,不得擅自加装儿童座椅等设备,不得故意破坏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不得采取各种手段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占为己有。自觉接受运营企业的信用约束和公安机关、综合行政执法等相关执法部门的监管。
市级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做好宣传报道,倡导市民绿色出行、文明出行,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本意见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8年4月30日,《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三府〔2017〕267号)同时废止,市级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依据职责负责具体应用问题的解释。
为维护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树立企业诚信守法形象,本企业郑重承诺如下:
二、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开展相关活动,全面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接受行政主任部门的监督管理;
三、自觉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制假售假、商标侵权、虚假宣传、违约毁约、恶意逃债、偷税漏税、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六、如违反上述承诺,同意将相关失信行为纳入三亚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同时,若发生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接受处罚,并依法承担对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