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三步走”蹚出乡村振兴路——复兴镇实施“清单制”“积分制”“院落微治理”治理乡村

  用“清单制”列明各类工作流程,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以“积分制”引导群众广泛参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实施“微治理”扮靓美丽乡村“面子”,做实和谐院落“里子”,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复兴镇在乡村治理中,积极探索运用“清单制”“积分制”“院落微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亮点纷呈,乡村振兴成效斐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稳中向好。

  “村里重点工作怎么推进、推进过程如何监督、推进效果如何评判……这上面写得明明白白,清单很透明,让我们心里更有数了。”近日,复兴镇凤凰村村民张贤臣拿着《村级重大决策事项“四议两公开”流程图》感慨道。

  在实施“清单制”工作中,凤凰村通过走出去学、坐下来议、动起手做,结合本村真实的情况,征求村民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形成了权力清单、自治清单、协助清单、证明清单、服务清单、负面清单等六张清单。为村级组织规范管理提供了基础性“辅导教材”,为村民提供了“办事指南”,进一步疏通了基层治理“毛细血管”,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末梢神经”。

  “我们形成了以‘一块宣传专栏、一本工作手册、一条反馈渠道、一套文档资料’为内容的‘四个一’工作法。”凤凰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华说。

  “一块宣传栏”即在村委醒目位置设置的宣传专栏,重点展示“清单制”操作流程、工作事项等相关信息,让干部、群众对“清单制”操作、村级重大事务怎么样开展等一目了然。“一本工作手册”中包含了《忠县村级“六张清单”运行流程图》《忠县村级“六张清单”工作事项》《凤凰村管理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等内容;“一条反馈渠道”即是公开电话、微信、QQ等线上反馈方式,线下安排专人负责受理、跟踪、汇总;“一套文档资料”则是分别设立“六张清单”文件盒,进行分类整理存档,以备案备查。

  “‘清单制’赢得了群众对村干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凤凰村党支部副书记刘亚萍说。

  2023年,凤凰村实施为民山坪塘改造项目,村委严格按照“清单制”要求,按照“四议两公开”流程,做到村民说意见、村委会有方案、大会有决议、结果有公开。因为该项目程序公开透明、群众去参加了,充分的发挥了村民“见证者”“决定者”和“受益者”三重身份作用,项目实施全过程未产生纠纷,建设施工进展顺利。

  李国华说,“清单制”工作模式为凤凰村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减轻了很大压力。目前,凤凰村为民山坪塘改造工程、柑橘产业等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王承翠,你今年第三季度的积分有153分,扣除基础分,你可以领到一桶菜籽油和一块肥皂。”12月18日,在复兴镇水坪社区积分超市,居民王承翠凭积分高高兴兴地领到了食用油、肥皂等生活用品。

  在实施“积分制”工作中,复兴镇水坪社区全面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将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与积分制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和建设,实现以“分”促管、以“分”促干,推动“要”变成“我要干”,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水坪社区实行的“积分制”给每个家庭赋予50分基础分,按照积分细则进行加分或扣分,并通过“移动小院家”小程序进行公示,滚动展示积分排名并按季度集中进行兑换。积满80分即可到积分超市兑换肥皂、洗衣粉、纸巾、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

  通过积分兑换细则宣传,让群众知晓哪些事情做了可以加分,哪些事情做了要扣分,让群众养成共建美好家园的自觉性。

  水坪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孝伟说:“为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推行‘积分制’的积极性,水坪社区还通过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系列群众文娱活动,增进党群感情,厚植‘积分制’的群众基础”。

  水坪社区是征地开发的涉农社区,征地跨幅年限较长,拆迁矛盾、群众诉求、居民纠纷较多,失地居民就业、增收等问题相对突出。

  “我们不仅要让‘积分制’成为‘助推器’‘催化剂’,在多领域发挥作用,推进各项工作,还要让参与者在‘积分制’中树立主人翁意识,找到自我价值。”刘孝伟认为,“积分制”提升了民众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度,盘活了基层治理活力,在很大程度上为社区工作松绑减负。

  在“积分制”的推行过程中,水坪社区根据积分情况设置了“红黑榜”,进一步培育居民荣辱观。实施“积分制”后,吵架的人少了,关心社区发展的人多了;白色垃圾少了,环境卫生好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干事创业的人多了……如今,在水坪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

  “通过推行‘积分制’,水坪社区改变了以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社区干群一条心、一起干,各项工作成效显著,获评镇2022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刘孝伟满怀欣喜。

  近日,在复兴镇西流社区“小院议事厅”,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为社区一院落改造展开热烈讨论。

  在实施“院落微治理”工作中,西流社区不大拆大建,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旧”,让破落小院展露新颜。

  “要将乡村历史背景和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要留得住乡愁,还要看得见发展。要让传统院落在传承中发展,成为党建统领和乡村治理的阵地。”西流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宗洪对“院落微治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旧时,在川渝地区,人们把自家院落一楼正中间的房屋称之为堂屋。堂屋是家族、家庭举办各种议事、礼仪活动的重要场所。

  2023年,“院落微治理”工作在西流社区包堡田小院实施,卸任的老支书杨启武找到现任支部书记王宗洪,主动提出把自家的堂屋无偿让出来,为社区打造“小院议事厅”所用。

  “老支书心系社区、退休不退责,这种奉献精神为西流社区‘院落微治理’工作开了一个好头。”王宗洪说,杨启武是老党员,也是社区的老支部书记,在当地享有一定威望。在他家堂屋设立“小院议事厅”不仅群众乐意,还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过去,有的居民将自家的家禽进行散养,导致院落环境脏、乱、差,其他居民意见非常大。后来,我们组织居民到小院议事厅进行商议,最终这几户居民都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并自觉将家禽进行了圈养。”杨启武说,在保障小院居民议事之外,他还会在这里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讲好西流故事、复兴故事。

  前不久,社区的一位老人不慎摔倒在路边,来往行人多有顾虑选择视而不见。居民熊道权看到后,立即上前将老人扶起,并与他人一起将老人送到医院治疗。事后,杨启武围绕“老人路上摔倒扶还是不扶,好事做还是不做”这一命题,组织居民在小院议事厅开展大讨论,以鲜活的事例引导社区居民学习身边榜样,凝聚向善力量。

  党员率先垂范,村干部深入宣传,居民热情参加,西流社区“院落微治理”工作得到群众大力支持。

  西流社区在包堡田小院创建中,还以“五忠五进”为抓手,推动“忠诚教育、忠贤共建、忠爱服务、忠润乡风、忠善自治”进院落,将积分制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通过设置“红黑榜”等手段,增强居民荣辱感,凝聚居民自治合力。目前,“思想同心、院民齐心、互帮互助、民风淳朴、自治有效”的局面在西流社区逐渐形成。

  如今,包堡田小院依托良好的人居环境、优美的滨江风景,成功引进月亮湾农家乐等特色餐饮入驻。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接待游客1000余人,收益10余万元。

  “目前,‘清单制’‘积分制’‘院落微治理’在全镇所有村、社区顺利推行,这些做法已成为复兴镇推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的重要抓手。”复兴镇党委书记陈红松如是说。